中国家电用钢产品技术变革预测及市场需求研究报告(节选)
目前中国已成为国际上主要的家用电器制造国。其中用钢较多的主要家电产品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等产量已进入世界前列。
由于近年来钢铁和有色金属价格居高不下,已经引发家电行业材料替代加速,家电业用钢产品结构开始发生重大变化。2008年我国家电行业用钢量接近630万吨,从2001至2008年家电行业用钢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高于其他轻工行业对于钢材的需求增长率。
其中空调、微波炉、制冷压缩机仍是家电行业内消费钢材较多的领域。但是有一现象必须要看到,虽然家电行业整体的需求量的增长,但是单位产品用钢量消耗却下降很快,这就要求钢铁生产企业调整家电用钢材的产品结构,提高生产技术水平,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三章家电用钢行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国内经济运行情况的影响
一、冶金行业运行情况
2008年上半年,由于铁矿石、煤炭、焦炭、原油等价格大幅度上升,中国冶金行业发展趋缓,而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大幅减产,部分企业甚至停产。具体表现为:
(1)产量方面,上半年受成本的上升影响,下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增量仅为558.91万吨,增长幅度为1.13%,远小于去年粗钢产量的增幅。
(2)收入方面,2008年1-11月中国炼铁行业累计利润总额为6,294,296.00千元,炼钢行业累计利润总额为26,705,581.00千元。
图表:2007-2008年我国主要钢铁产品产量对比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 2008年 | 同比增减量 | 同比增减% | |
粗钢 | 50048.8 | 49489.89 | 558.91 | 1.13 |
生铁 | 47067.41 | 47141.9 | -74.49 | -0.16 |
焦炭 | 32359.26 | 32484.85 | -125.59 | -0.39 |
铁矿石 | 82401.11 | 68247.97 | 14153.14 | 20.74 |
铁合金 | 1824.99 | 1756.53 | 68.46 | 3.9 |
成品钢材 | 48214.63 | 47260.49 | 954.14 | 2.02 |
图表:2007-2008年我国部分主要冶金产品及钢材品种产量情况
单位:万吨
产品名称 | 2008年 | 2007年 | 同比增减量 | 同比增减% |
钢材 | 58177.3 | 56176.9 | 2000.42 | 3.6 |
铁道用钢材 | 441.15 | 348.13 | 93.02 | 26.7 |
重轨 | 302.83 | 190.06 | 112.77 | 59.3 |
轻轨 | 87.29 | 107.3 | -20.01 | -18.6 |
大型型钢 | 894.12 | 996.82 | -102.7 | -10.3 |
中小型型钢 | 2953.81 | 2775.7 | 178.11 | 6.4 |
棒材 | 4670.49 | 4568.64 | 101.85 | 2.2 |
钢筋 | 9708.97 | 10107.43 | -398.46 | -3.9 |
盘条(线材) | 8024.03 | 7928.69 | 95.34 | 1.2 |
特厚板 | 422.8 | 425.94 | -3.14 | -0.7 |
厚钢板 | 2021.04 | 1747.67 | 273.37 | 15.6 |
中板 | 3526.92 | 3091.57 | 435.35 | 14.1 |
热轧薄板 | 559.1 | 661.1 | -102 | -15.4 |
冷轧薄板 | 1599.04 | 1544.56 | 54.48 | 3.5 |
中厚宽钢带 | 7364.47 | 6312.42 | 1052.05 | 16.7 |
热轧薄宽钢带 | 2035.53 | 1834.55 | 200.98 | 11 |
冷轧窄钢带 | 1804.47 | 1739.61 | 64.86 | 3.7 |
热轧窄钢带 | 3607.78 | 4002.91 | -395.13 | -9.9 |
冷轧窄钢带 | 604.16 | 616.29 | -12.13 | -2 |
镀层板(带) | 1764.64 | 1745.34 | 19.3 | 1.1 |
涂层板(带) | 338.66 | 328.4 | 10.26 | 3.1 |
电工钢板(带) | 447.76 | 418.71 | 29.05 | 6.9 |
无缝钢管 | 2017.66 | 1817.93 | 199.73 | 11 |
焊接钢管 | 2398.76 | 2308.13 | 90.63 | 3.9 |
其他钢材 | 971.89 | 856.36 | 115.53 | 13.5 |
二、轻工行业运行情况
2007年中国轻工行业产销总值完成760405758万元,同比增长29.21%,产销率为97.77%;2008年中国轻工行业产销总值完成938980443万元,同比增长24.54%,产销率为97.45%;2009年(1-2月)中国轻工行业产销总值完成128689579万元,同比增长17.8%,产销率为97.4%。
图表:2007-2009年(1-2月)中国轻工行业产销总值完成情况(现价)
| 总产值(现价)/万元 | 产销率/% |
2007年 | 760405758 | 97.77 |
2008年 | 938980443 | 97.45 |
2009年(1-2月) | 128689579 | 97.4 |
一直以来,尤其是近几年,轻工各行业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新产品开发对行业发展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绿色食品、节能家电、环保家具等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新产品不断推出。
据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观测,为实现绿色无污染制造,皮革、陶瓷、造纸、酿酒、家电等行业的新工艺、新设备应运而生,水溶性涂料取代溶剂型涂料、洗涤剂无磷化、电池无汞化、塑料降解等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为实现节能制造,变频空调、矢量冰箱、半导体照明、陶瓷卤化物灯、太阳能电池等清洁能源轻工新品相继推出。轻工各行业对新能源和再生能源产品的开发还在不断进行中。
轻工行业通过多年的创新发展,总体经营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产业结构有所优化,产品创新不断取得进步。依靠科技不断创新的轻工产品,海内外销售单价明显提升。使得行业效益增长明显高于产值增长,发展模式从过去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化方向转变,提升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高科技产品不断涌现,新产品比重大幅提升,不仅体现在行业统计的数据中,更体现在每个轻工企业的创新上。
科技的不断创新,使得轻工行业积极运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保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等高新技术并采用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轻工传统产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施循环经济,实现轻工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国内相关政策影响
一、钢铁产业政策
钢铁产业政策是我国第一部行业法律性指导文件,将对国内钢铁行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对各个钢材产品的价格走势也产生具体的作用。
1、确定投资进入门槛,实施市场准入机制
为保证技术的先进性和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实现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必须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钢铁投资建设项目的最低条件暂定为:
(一)烧结机使用面积达到180平米以上、焦炉炭化室高度达到4.3米及以上,高炉容积达到1000立米及以上、转炉容积达到100吨及以上、电炉达到60吨及以上。
(二)高炉必须同步配套建设煤粉喷吹装置、炉前粉尘捕集装置,大型高炉要配置建设余压发电装置;焦炉必须同步配套建设干熄焦、装煤、推焦除尘装置;转炉必须同步配套建设转炉煤气回收装置;电炉必须配套烟尘回收装置。
(三)新建钢铁联合企业,吨钢综合能耗低于0.7吨标煤,吨钢耗新水低于6吨,符合清洁生产要求,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环保标准要求。
(四)矿石、焦炭、供水、交通运输等外部条件要具备并落实。
对达不到上述条件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对按规定程序批准并已开工建设的项目,要按照上述条件积极进行调整。现有生产企业要通过技术进步、提高装备水平逐步达到上述条件。
当前钢铁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和各地原则上不再批准新建钢铁联合企业和独立炼铁厂、炼钢厂项目,确有必要的必须经过国家投资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准入条件充分论证和综合平衡后报国务院审批。严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项目化整为零、越权、违规审批钢铁项目,对违反规定的,依法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生产“地条钢”的,要依法严厉打击。要加强对外商投资方向的指导和引导。
分析:这是我国第一次详细的列出了行业进入的门槛,将改变我国钢铁行业生产“小,散,乱”的局面,进而提高钢铁行业生产集中度,增强行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而不是行政手段来调控行业发展
从去年以来的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的结果表明,行政手段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频频出现,在行政手段调控下,往往产生一些很具争议性的事件,如去年的铁本事件,由于行政执法的主体是各地政府和中央政府,有时由于地方政府的利益和国家利益产生博奕,直接导致钢铁行业利益受损。在这次新的钢铁产业政策中也注意到了这点,直接运用信贷和土地审批等经济法律手段来控制行业发展方向和规模。
A、加强土地管理
新建、扩建(改建)钢铁企业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用地规模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的规定;涉及占用农用地和征用农民集体土地的,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和权限,履行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用审批手续。
B、改进信贷管理
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加强“窗口”指导;银监会要加强监管督促金融机构控制信贷风险;金融机构要增强风险意识,强化信贷审核。对于符合产业政策和各项市场准入条件的钢铁企业和建设项目,要继续给予积极支持;对于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不符合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未按规定程序审批项目,一律不得贷款,已发生贷款的要采取适当方式予以纠正。
为抑制盲目投资和增加投资者对其投资行为承担必要的风险,国务院己决定从2004年4月25日起,对钢铁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由25%及以上提高到40%以及以上。
分析:国家首次明确以土地和贷款作为行业的调控工具实施具体调控,行政调控手段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各地的钢铁行业调控标准将得到统一。
3、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促进产业升级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这次国家制定的行业发展规划特别强调环境保护的概念,以往的钢铁行业是以高资源,高耗能为代价发展的,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必须将产业升级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钢铁行业发展之路.
A、强化环境执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规定,加强对现有钢铁生产企业执行环保标准情况的监督检查。环保总局要定期发布环保不达标钢铁生产企业名单。对达不到排放标准或超过排污总量指标的钢铁生产企业实行限期治理,在限期治理期间,按照达标排放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下达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限产限排,限期治理不合格的要给予停产处理。对未按法定程序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擅自开工建设的项目,在建的一律停建,投产的一律停产,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B、推进技术进步。继续推行高炉精料方针,提高高炉喷煤比;推广应用铁水三脱预处理工艺,提高钢水质量和转炉作业效率;采用干熄焦、捣固焦、高炉余压发电、高效连铸、蓄热式加热炉等节能技术。跟踪开发国际冶金前沿技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提高我国钢铁工业装备水平。钢铁工业要在低消耗、污染少、高产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有所突破。
分析:钢铁行业的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必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近期出台的取消钢坯出口退税和降低钢材出口退税正是为了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二、钢铁产品进出口政策
1980-2005年,中国一直是钢铁贸易逆差,正是这种持续强劲的内需使得全球钢铁产业从低谷中(1998-2002年)复苏过来。
尽管如此,中国钢铁行业增长迅速的势头并没有打乱全球钢铁供求平衡。中国钢铁产量的快速增长,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由于其他国家不能满足中国经济发展对钢铁数量的需求。中国的钢铁消费量和生产量比美国、日本和欧盟的消费量和生产量的总和还多。如果没有中国钢铁行业的快速发展,钢铁供应量就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
中国钢铁行业并无意于成为出口导向型产业,钢铁问题不会成为中美两国之间贸易摩擦的来源。中国政府已对产量/产能和消费量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做出快速回应,钢铁政策的实施会使中国重新实现产量/产能和消费量之间的平衡。采取了降低出口退税,实施钢材出口许可证制度,并从2007年6月1日起对80多种钢铁产品征收5%~10%的出口关税,同时将2006年已经征收出口关税的钢坯、钢锭、生铁等税率由10%提高至15%。
中国钢铁行业进出口政策的指导文件是《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政策目标依然是关闭落后产能和增加现代化产能之间存在时间差,积极采取措施淘汰落后产能,并逐步采取措施遏制出口,限制而不是在鼓励钢铁出口。
第三节技术环境分析
一、国家冶金行业提倡采用节能环保型生产技术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这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对于冶金行业来说,环保任务更加艰巨,按照环境保护突出重点、少而精和可监测统计、能定量考核的原则,“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由“十五”的27项减少到5项。其中,总量控制指标两项,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是必须削减10%;环境质量指标3项,分别从国控断面和七大流域水质、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确定了量化的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国家将分解落实到各级政府,量化考核,保障了规划的可操作性。
根据8大重点领域,确定了10项环境保护重点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工程、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处置工程、铬渣污染治理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城市垃圾处理工程、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程、燃煤电厂及钢铁行业烧结机烟气脱硫工程、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农村小康环保行动工程、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工程。
因此,钢铁行业当前最为紧要的就是开发研制环保的生产工艺,突出节能环保主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技术工艺要适应下游行业产品需求
作为家电用钢的下游行业---家电行业,在我国发展较快,特别是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四大类,由于家电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增强使用功能,对于家电用钢材的质量和特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耐高温、耐腐蚀等性质被进一步提高,美观的要求也再不断提高。
因此,我国家电用钢生产工艺将不断创新,来满足家电行业的发展要求。
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用于融资、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用于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土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众多的可行性报告成功案例
2. 我们具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服务是由北京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咨询有限公司打造。专家团队均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3.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6年9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 - 专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机构,专家撰写,有超过5000家的成功案例,报告通过率高。
我们具有大量的成功案例
我们具有资深的专家团队
我们具有丰富的政府资源
我们具有可行性研究的丰富经验


-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