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君略智库 > 免费报告 > 中国棉花市场研究报告(节选)

中国棉花市场研究报告(节选)

君略研究报告网  2012-04-18  浏览:


  2008年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产量就达到了1600万吨,占全球棉花总产量的60%以上,可以说以上三国的棉花生产情况就基本上决定了全球的棉花供应。在以上三国中,中国的产量最大,但由于受到可耕地面积的限制,棉花种植面积近年来基本维持600万公顷左右,由于近几年的单产和总产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因此产量继续增长的潜力不大。美国以前一直稳居世界棉花产量第二,但2007年开始被印度超过,由于近几年种植棉花的收益远远低于种植大豆、玉米等作物,因此美国的棉花种植面积持续萎缩,08/09年度棉花种植面积仅370万公顷,产量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印度的棉花种植面积约为900万公顷是中国的1.5倍,但是单产偏低,近年来由于推广转基因棉的原因单产提高很快,是以上三国中产量增长潜力最大的一个,今后有望取代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棉国。

 

  第三章2008年中国棉花市场运行分析


  第一节2008年国内棉花市场运行环境


  3.1.1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


  图表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

时间

进程

2003年8月18日

《关于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送审稿)》报国务院批示,改革序幕拉开。

2003年9月17日

国务院正式批准改革方案。

2003年12月17日

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印发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对改革的必要性、内容、实施步骤等进行详细阐述,并指定中棉工业公司作为加工项目实施单位。

2004年2月19日

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准备工作的通知》,明确参与试点准备工作的加工和检验单位,规定企业的基本条件,要求各单位按期完成试点准备工作,并确定验收和公布参加改革试点单位的时间。

2004年3月16日

由质检改革加工项目实施小组组织召开第一次“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企业工作会议”,小组与8个试点企业的代表讨论并确定试点企业要达到的标准。

2004年6月13日

由质检改革加工项目实施小组组织召开第二次试点企业工作会议,组织国家有关部门和试点企业代表现场观摩试点项目,演示基本达到改革方案要求。

2004年7月7日

发展改革委联合五部门发出,决定于7月22日召开质检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会议旨在动员参改单位如期完成准备工作,确保2004棉花年度新体制的顺利运行。

2004年7月22日

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在郑州联合召开《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组织代表参观河南改革试点企业,演示籽棉烘干等试点环节。会后召集试点加工单位、检验、仓储机构及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座谈。

2004年8月初

农发行发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棉花企业技术设备改造贷款管理办法(试行)》,对加工试点企业技术设备改造贷款做出具体规定,意味着农发行对试点加工企业技术设备改造贷款工作正式启动。

2004年8月

质检体制改革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对参加试点企业和检验机构进行验收,公布正式参加试点的企业和检验机构。

2004年11月17日

发展改革委发出《关于召开棉花质检体制改革试点加工企业棉花供需见面会的通知》,会期为12月2日-3日,旨在促进按照新体制要求加工、检验的大包型棉花与国内大型棉纺织企业的产销衔接。

2004年12月2日

试点加工企业供需见面会在上海召开。发展改革委、农发行等部门介绍改革进展情况、各自工作情况,试点加工单位和用棉单位介绍新体制棉花的加工和使用情况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供需双方进行洽谈合作。

2005年3月2日

质检体制改革加工项目实施小组和中国棉花协会棉花加工分会,决定于3月25日联合举办质检体制改革棉花加工新技术推广培训班,旨在宣传和推广改革试点工作中探索和总结出来的棉花加工新技术和新工艺。 2005年4月21日:由发展改革委经贸司主办、中国棉花协会棉花加工分会承办的棉花质检体制改革试点总结预备会在青岛召开,承检机构、试点加工企业、对口纺织企业三方共同讨论试点期间取得的成果及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

2005年7月1日

质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总结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试点一年来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工作提出新规划,试点单位汇报了工作情况。会上授予14家试点单位“试点加工企业”称号,并颁发荣誉证书。

2005年9月21日

质检体制改革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办公室下发《关于印发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有关技术文件的通知》,通知包括《棉花质量仪器化公证检验技术规范(试行)》等9个技术文件,旨在促进改革工作的推行。

2009年下半年

完成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历史任务。2009年度结束后,小包型加工企业和小包型棉花都要退出市场。



  3.1.2国储棉花的收储政策


  为解决新疆棉花出售难问题,国家8月19日决定收储部分新疆棉。此次收储以轮换的方式轮入新疆2007年度生产的棉花,第一批轮入数量暂定15万吨。收储的新疆棉标准级(328级)每吨按13400元(指新疆库点)和13600元(指内地库点)作为收储的最高到库价格,但实际上只收储了8万吨不到。在进入9月份以后棉花价格加速下跌,在这种情况下,10月16日国家决定公开收储22万吨2008年度生产的新疆棉。标准级(328级)每吨按12600元作为收储的最高到库价格。


  但由于收储量太小,以及收储地点仅限于新疆,国家收储对于市场的托市作用有限,棉花期现货市场依旧延续下跌之势。10月29日,国家发布2008年度棉花第二批收储计划及有关要求的公告,国家决定启动第二轮收储,将继续以12600元/吨的价格再收储2008年度棉花100万吨,本次收储的100万吨新体制棉中包含一定数量的内地棉。随着100万吨收储的进行,棉花开始逐渐起稳,并出现反弹。12月22日,国家公布了2008年度第三批收储计划,决定新增150万吨收储计划。与前期不同,此次收储要求交储企业对在交易市场竞得的交储额度,要按不低于2.6元/斤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籽棉,交储时须提供相应的收购码单,随货同行。到2008年12月为止本年度国家棉花收储计划共收储272万吨,占本年度棉花产量780万吨的35%,收储量如此之大是历年来少见,这对于在进入12月份以来棉花期现价格的企稳无疑有着重大的作用。


  但是国家收储并不能扭转目前的整个棉花市场的供需关系,国家收储只是国家作为主体介入市场,现在承担市场的买方,但这些被收储的棉花不是被消费了,而只是被暂时储藏起来了,也就是这些棉花最终又会回到市场。


  图表历次收储状况及政策调整

 

 


  3.1.3退税政策与人民币升值


  2008年8月之前,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较大,而自8月之后对欧元又大幅升值,这对于以欧美为主要出口目的地的中国纺织品来说竞争力受到显著削弱。

 

  图表人民币汇率走势

 


  3.1.4棉花进口配额及相关规定


  我国对于外棉进口实行配额管理制度,其中一部分是根据WTO协议每年发放89.4万吨进口关税为1%的配额,其余部分则是国家发改委根据国内需求情况择机增发若干数量的进口配额,对这部分配额的进口关税实施滑准税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低价外棉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


  根据《农产品进口关税配额管理暂行办法》(商务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2003年第4号),2009年棉花进口关税配额数量、申领条件如下:


  1、2009年粮食、棉花进口关税配额量为:小麦963.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90%;玉米720万吨,国营贸易比例60%;大米532万吨(其中:长粒米266万吨,中短粒米266万吨),国营贸易比例50%;棉花89.4万吨,国营贸易比例33%。


  2、申领条件:


  (1)国营贸易企业;


  (2)2008年有进口实绩的企业;


  (3)纺纱设备5万锭以上的棉纺企业。


  3.1.5政府对棉花市场的调控


  图表政府对棉花市场的调控措施

 

  
  第二节2008年中国棉花产量情况


  3.2.12008中国棉花生产概述


  图表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及产量

 

  
  2008年全国棉花种植面积8658万亩左右,同比减少2.5%,总产量773万吨。全国棉花平均交售进度为52.3%,同比下降19.8%。受国家收储棉政策作用逐步显现及棉籽价格有所稳定的影响,内地籽棉价格止跌企稳,部分棉区有所回升。


  3.2.22008年棉花主产区植棉成本、比较效益分析


  中棉所、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和全国公益性棉花科研专项组于2008年11-12月调查了川、湘、鄂、赣、皖、苏、冀、鲁、豫、津、秦、晋、甘和新(地方和兵团)15个产棉省市区160个固定样本县中的90个,5000户固定样本农户中的1100户,得到至12月底的棉花生产成本、产值和收益结果。


  一、2008年全国棉花主产品产值减23.2%,收益减99.6%,区域间差异大。


  全国样本籽棉产量2008年245.4千克/亩,比2007年(下同)减0.3%。三大流域产量,长江210.0千克/亩,减12.2%。黄河229.5千克/亩,增4.2%。西北314.5千克/亩,增2.5%。


  全国棉花主产品产值2008年1150.9元/亩,减347.6元/亩,减23.2%。三大流域产值,长江936.6元/亩,减481.9元/亩,减34.0%。黄河1067.1元/亩,减314.2元/亩,减22.7%。西北1547.3元/亩,减154.9元/亩,减9.1%。由于长江单产的减幅大,其产值的减幅最大。全国棉花主产品收益2008年1.9元/亩,减491.5元/亩,减99.6%。


  三大流域收益,长江为负的147.2元/亩,减631.8元/亩,减130.4%。黄河89.8元/亩,减423.8元/亩,减82.5%。西北65.8元/亩,减315.6元/亩,减82.8%。植棉收益也以长江流域的减幅最大。


  监测结果,2008年有44.7%的样本农户获得补贴,比率增2.7个百分点,补贴资金38.5元/亩,增5.3元/亩,增16.0%。其中良种棉补贴9~15元/亩,约占1/3;另有2/3来自粮补。各棉区补贴,长江37.1元、黄河36.3元和西北43.6元/亩,分别增8.1元、3.0元和3.1元/亩。


  二、2008年全国棉花减收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籽棉售价大幅下跌是减收的主要原因,其次农资价格的猛涨


  分析2008年减收491.5元/亩的原因:一是籽棉售价大幅度下跌,占减收的66.9%;二是农资猛涨,占16.1%;三是用工费用上涨,占13.3%;四是籽棉减产,占3.8%。各项减收的实际数分别为328.8元、79.0元、65.4元和18.8元/亩。


  (二)成本增加源自“双上涨”


  1、总成本上涨14.3%。全国棉花生产总成本,在2007年突破1000元/亩的基础上,2008年继续增至1149.0元/亩,增143.9元/亩,增幅14.3%。在总成本中,物化成本占46.3%为531.5元/亩;人工费用占43.4%为498.1元/亩;固定成本占7.6%为87.5元/亩;间接费用占2.8%为31.9元/亩。


  2、物化成本上涨17.5%。2008年物化成本增79.0元/亩,增17.5%,占上涨部分的54.9%。进一步分析,肥料增63.9元/亩,增34.5%。机械作业费增6.1元/亩,增11.2%。灌排费增4.4元/亩,增7.6%。农药和除草剂增3.8元/亩,增6.3%。地膜增2.5元/亩,增7.5%。育苗移栽物化费减6.0元/亩,减30.2%。“化调”减1.1元/亩,减12.5%。种子费增5.4元/亩,增17.6%,主要是播种季节天气不利,用种量增加0.3千克/亩,而种子价14.8元/千克无变化。


  肥料部分:复合肥增32.8元/亩,增65.4%;二铵增11.9元/亩,增25.2%;钾肥增3.8元/亩,增19.9%;尿素增51.6元/亩,增11.9%。此外,有机肥、叶面肥、硝铵、碳铵等增16.7元/亩,增269.9%。


  肥价大幅度上涨是施肥成本增加的直接原因,肥价大幅上涨而施用量的减少对夺取高产很不利,这对农业生产来讲是一个非常消极的信号,要密切关注。监测结果,地膜涨价12.7%,尿素涨价29.6%,磷酸二铵涨价30.0%、钾肥涨价48.4%,复合肥涨价65.4%。由于肥料单价的大幅度上扬,受报酬递减率的影响,单位面积的施肥量普遍减少。尿素用量减3.4千克/亩,减13.7%;钾肥用量减1.2千克/亩,减18.8%;过磷酸钙减9.9千克/亩,减幅高达40%;二铵用量减0.4千克/亩,减4.0%,复合肥也呈减少的趋势。


  3、人工费用上涨15.1%。2008年人工费用上涨至498.1元/亩(表1),增65.4元/亩,增15.1%,占总成本上涨部分的45.5%。其中自用工占72.6%,雇工占27.4%。用工量19.5~21.1个/亩,减1.6个工/亩,由于用工作价从2007年的20.5元/工提高至25.5元/工,提高24.4%,所以人工成本增加了。


  在人工费用中,有55.9%样本农户发生雇工行为,雇工费156.4元/亩,占人工费用的31.4%。与2007年相比,雇工农户的比例增2.1百分点;雇工费增32.2元/亩,增25.9%。三大区域,西北内陆雇工数15~16个/亩,长江2~3个/亩,黄河1~2个/亩。主要用于棉花播种、管理和收获。


  4、固定成本略增。2008年棉花生产固定成本87.5元/亩,增1.0元/亩,增1.2%,占上涨部分的0.7%。增长部分主要用于棉花生产的农机、农具和药械等的购置。


  5、间接费用略减。2008年棉花生产的间接费用31.9元/亩,减1.5元/亩,减4.4%,占上涨部分的-1.0%。包括排灌公共费和籽棉出售的运输费等。


  6、三大流域总成本都上涨。长江1083.8元/亩,增150.0元/亩,增幅16.1%。黄河977.3元/亩,增109.6元/亩,增幅12.6%。西北1481.5元/亩,增160.7元/亩,增幅12.2%。


  (四)主产区“粮涨棉跌”对棉花很不利,“肥涨棉跌”剪刀差扩大对农产品很不利


  1、“粮涨棉跌”粮棉比价扩大。监测结果,2008年新棉价格下跌22.2%,水稻(长江)价涨6.8%~10.9%,小麦(黄河、西北)价涨2.4%~2.8%,主产区“粮涨棉跌”,从粮棉比价来看,中稻扩大了49.0%,小麦扩大了42.1%。在黄河,即使玉米降价11.6%,棉花与玉米的比价也扩大了15.4%。结果指出,粮棉双重产区比价的严重失调对粮棉协调同步生产很不利。


  长江流域:皮棉(稻∶棉)与早稻、中稻和晚稻的比价从2007年的1∶8.0、1∶7.6和1∶7.6分别下降到2008年的1∶5.4、1∶5.1和1∶4.9。


  黄河流域:皮棉与小麦(麦∶棉)的比价从2007年的1∶8.1下降到2008年的1∶5.7,与玉米的比价从2007年的1∶8.5下降到2008年的1∶6.8。


  2、“肥涨棉跌”剪刀差扩大。2008年棉区尿素价涨29.6%,棉花与尿素(肥∶棉)比价:长江从2007年的1∶6.9下降到2008年的


  1∶3.8;黄河从2007年1∶7.2下降到2008年的1∶3.8;西北从2007年的1∶7.0下降到2008年的1∶4.7。结果表明,由于“肥涨棉跌”,2008年工也产品与农产品的“剪刀差”扩大了71.4%,对棉花及农产品的生产很不利。


  (五)每千克皮棉成本12.66元,增15.8%


  按样本皮棉产量90.8千克/亩计,每千克皮棉成本12.66元,比2007年10.93元/千克增1.73元/千克,增15.8%。三大流域每千克皮棉成本,长江14.14元,增32.2%;黄河11.21元,增8.1%;西北12.40元,增9.3%。


  图表长江流域植棉成本增长情况

 

  
  图表西北地区植棉成本增长情况

 


  图表黄河流域植棉成本增长情况

 

  
  3.2.32008年棉花种植品种与发展方向


  从长期角度看,2008年国内棉花种植面积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因新技术的应用棉花单产则处于历史高位。未来粮棉争地的矛盾使得棉花种植面积难以继续扩张,相反还可能出现缩小的趋势。


  在2008年9月25日召开的2008全国棉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农业部提出要采限有效措施,努力落实棉花面积,力争全国稳定在8500万亩左右。占据我国棉花种植面积三分之一的新疆则提出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适度调减棉花播种面积并控制在2260万亩左右。5年内将棉花种植面积降到2000万亩以内,再用5年时间降到1600万亩。


  第三节下游行业景气度下降棉花需求不振


  3.3.1棉纺行业产量下滑


  图表2008年棉纺行业产量统计

序号

名 称

单 位

产量

累计同比±%

1

21489226

8.10

2

棉纱

17373266

10.56

3

混纺纱

2525066

-0.59

4

纯化纤纱

1590506

-2.17

5

万米

5277267

5.34

6

棉布

万米

2873771

5.61

7

棉混纺布(混纺交织布)

万米

812314

1.56

8

化学纤维布(纯化纤布)

万米

1591070

6.87

9

布总计中:色织布

万米

70481

23.76

 
  3.3.1纺织行业利润变薄


  由于行业外部环境压力明显增大,远远超过了行业的承受能力,致使行业经济效益下滑明显,甚至出现了2003年以来首现的利润萎缩局面。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实现利润总额1042.25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较上年同期下滑了38.76%;利润率为3.45%,较上年同期下降了近14%。


  图表国内纺织行业利润情况

 

  
  第四节2008年棉花进出口状况


  3.4.1棉花进出口量变动


  2008年,我国累计进口棉花211.1万吨,价值34.9亿美元,比上年(下同)分别下降14.1%和增长0.4%;进口平均价格1654美元/吨,上涨17%。其进口主要特点有:


  一、月度进口量持续下滑;月度进口均价降至年初水平。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棉花进口量呈逐月下滑态势,11月当月进口量进一步下降至7.6万吨,同比下降25.2%,环比下降20.8%,为年内最低点;12月份进口量反弹至16.8万吨,同比下降47.7%,环比增长1.3倍。与此同时,11月、12月进口均价连续走低,到12月降至1526美元/吨,低于年初水平,同比下降1.5%。


  二、一般贸易进口大幅下降,加工贸易和保税仓储进口明显增长。2008年,我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棉花75.9万吨,下降31.9%;同期,以加工贸易和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方式分别进口57.1万吨和52万吨,分别增长9.6%和5%。


  受国际金融危机以及前期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当前纺织服装订单大幅减少,我国纺织行业逐步陷入困境,企业减产甚至停产情况增多,对棉花的需求也明显减少。尽管2009年我国的纺织品出口将不再受配额限制,但由于订单和价格尚未出现回暖的迹象,而且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可能重新抬头,不排除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配额限制以外的其他贸易救济措施。如果纺织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也将对国内棉农种植及棉花加工带来较大的影响。


  图表2006-2009年中国进口棉花数量

 

  
  3.4.2棉花主要进口国及进口数量变动


  (1)主要进口自美国和印度。2008年,我国自美国进口棉花98.8万吨,下降12.1%;自印度进口60.7万吨,下降4%,上述两者进口量合计占同期我国棉花进口总量的75.6%。


  (2)民营企业进口占据一半以上。2008年,我国民营企业进口棉花110万吨,下降5.7%,占同期我国棉花进口总量的52.1%;此外,国有企业进口56.3万吨,下降26.7%,占26.7%。


  (3)山东、江苏和上海为主要进口省(市)。2008年,山东省企业进口棉花84.9万吨,增长4.1%;同期,江苏省和上海市企业分别进口33.9万吨和19.6万吨,分别下降25%和16%。三者进口量合计占同期我国棉花进口总量的65.6%。


  3.4.32008年棉花贸易格局变化


  中国棉花进口量年年递增,贸易格局逐渐发生了变化。


  一方面,参与棉花进口贸易的主体增加,过去主要集中在大的国际棉商、国有贸易公司和少数大中型纺织企业,而现在中小型国际棉商、中小型纺织企业以及国内贸易流通企业大量参与棉花进口贸易,并成为市场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棉花进口品种增加。以往中国的进口棉中,美国棉花占60%以上的份额,目前已降至45%左右;同时,巴西、印度、西非、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的棉花大量进入中国,并被中国纺织企业接受和认可。

 

  3.4.4棉花出口情况


  图表2008年棉花出口情况


  单位:吨

  
  第五节2008年中国棉花价格运行情况


  第一阶段:1-3月份,通货膨胀延续,郑棉创历史高位


  年初,全国大部地区出现持续低温、冰冻、雨雪天气,交通运输受到严重影响,大部分纺织企业的补库活动受到抑制,同时春节临近,棉花购销近乎停滞,市场低迷,全月行情以平稳为主。期市上延续07年12月的筑底行情,08年年初继续以低位震荡走势为主,2月份在国际商品市场狂涨的带动下,国内商品牛劲十足,NYBOT棉花从66美分附近反弹至92美分高位,而郑棉指数上探到16608高点,创下上市以来的最高纪录。


  第二阶段:3月初—7月,次贷款危机引发经济忧虑,期价高位回落


  3月份伊始,次贷危机浮出水面,五大投行之一贝尔斯登被低价收购,加剧了市场对次贷危机的忧虑,全球商品市场纷纷回落。NYBOT棉花从92美分回落至74美分附近,下跌幅度达19.6%;郑棉由16600高位回落至14400关口,下跌幅度达15.3%,因市场人气不足,同时仓单压力沉重,郑棉期价处于温热状态,并持续至7月份。


  第三阶段:7月中旬—11月中旬,金融危机爆发,郑棉急跌探底


  因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商品牛市终结。而棉花消费低迷成为影响期价的主要利空因素,NYBOT棉花由74美分附近下挫至40美分;国内纺织品出口退税三次回调以及国家棉花收储等措施仍未阻挡郑棉的单边下跌势头,现货市场也哀声一片。国庆长假归来,商品市场更是大幅跳水,郑棉创下上市以来的新低,逼近万元关口。


  第四阶段:11月中旬—12月底,收储托市下,郑棉企稳盘整


  为维护价格稳定,国家二度出手收储棉花,收储力度加大,现货市场逐渐稳定,期价止跌反弹,在10000-12000区间徘徊。


  图表2008年以来中国棉花价格指数走势图

 

 


更多


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

    我们擅长编写下列类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具体包括:
    用于报送发改委立项、核准或备案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项目申请报告
    用于融资、银行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    用于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于申请土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于申请国家专项资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于申请政府补贴的可研报告
    用于上市募投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用于园区评价定级的立项报告及可研
    用于企业工程建设指导的可研报告

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方面所独有的优势:

  1. 我们具有众多的可行性报告成功案例

  2. 我们具有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服务是由北京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咨询有限公司打造。专家团队均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高校、行业协会等权威机构,他们所具有的广泛社会资源及丰富的实际项目运作经验是保证圆满解决客户需求的最大保证。院投资项目研究室现有70余名专职及兼职咨询专家,其中博士后3人,博士11人,高级工程师、注册会计师10人,80%以上专业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分布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既有业内一线资深人士又有通晓专业理论分析方法,熟谙国内外的市场环境的研究型人才。 



  3. 我们具有撰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丰富经验

  截至2016年9月我们已经累及完成了近5000多个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立项书及商业计划书的编写工作。主要分布在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能源、冶金行业、环保、食品、农、林业行业、轻工行业、航空、交通运输行业、医药、医疗行业以及房地产、工业园区领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

  基于丰富的项目经验,我们可以对项目投资的可行性、投资前景、投资风险及项目技术路线做出精准研判,为您的项目投资提供最为科学的参考和建议。

  • 400-605-6886
  • 13671328849

北京君略产业研究院 - 专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机构,专家撰写,有超过5000家的成功案例,报告通过率高。

我们具有大量的成功案例

我们具有资深的专家团队

我们具有丰富的政府资源

我们具有可行性研究的丰富经验